后记 我是如此饥饿

天才一秒记住本网址,www.remenxiaoshuo.org,为防止/百/度/转/码/无法阅读,请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网址访问本站,记住了吗?

不晓得有没有人与我相同,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永远感到剧烈的饥饿感?

2009年3月,《恶之岛——彼端的自我》正式出版前,我已经着手开始写这部《安娜之死》,约是2009年1月中旬至6月底完成。所以当时一边忙着出版《恶之岛》的后续工作,一边挂念着手上这本《安娜之死》的进度。其中与命案胶着在一起的五个人,几乎完全占满我当时的思绪。

很多朋友都会问我,为什么要让自己如此忙碌?为什么无法好好地真正地休息?我也曾怀疑过自己一头栽进去的真实原因,但这似乎是属于我本身宿命且无解的生命状态:与其他同龄的女孩不同,我不喜欢睡觉,讨厌休息,过久的睡眠会让我不安(听某些朋友说可以在床上慵懒地躺上一天,让我感到不可思议),会深感罪恶地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。

我无法不待在书写的状态中,只要写完一部长篇,成就与满足感来临,同时激起的,也是无法形容的深深的失落感;所以我必须不断地写、不断地创作,在不写的时候就阅读与看电影,让自己回归到某种平静的状态,这是与自己共处最好的方式。

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自己,我只能说,我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创作者,我愿意花费全部的生命来实践创作。这是我生命的本质与意义,对创作永远处在如此巨大的饥饿状态中,永远对建构起心中平衡却真实黑暗的世界拥有旺盛的好奇心——饥饿感不是企图改变世界,只是想尽全力书写出最确切的人性与世界原貌。

《安娜之死》这本书于我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这是我对于笔下的主角,作为操控他们生死的主宰者,第一次产生非常浓厚的情感。我喜欢苏利文,这个贯穿全本的主角几乎代表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,他拥有的性格与对真相的倾斜或平衡,都是我对待真实世界的、最原始纯然的态度。

我也非常喜欢安娜,对她的设定有点类似天使的角色,一个可以洞悉人性与情绪欲望的天使,但是真实的她时常感觉困惑,无法理解生命与她开的玩笑:只可以对他人伸出援手,却对自己的生命无可奈何——而这样的矛盾冲突,几乎涵盖了真实世界中会遭遇的所有状态。

当然,其他三个人:葛罗莉、凡内莎、以及哈特曼,他们各自代表的意义都是我的不同侧面对人生理解的态度,所以在创作这本书的同时,也是我独自调整内在步伐、面对世界的重要步骤。

感谢《恶之岛——彼端的自我》出书后许多读者与我的互动,在博客中写下心得、当面开心地讨论书中的内容,这些那些,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,也成为某种支撑我继续书写的重要力量。在此对这些可爱的读者们致上最诚意的感谢与祝福。

最后要深深感谢台湾商务印书馆的主编,还有责编大哥,您的意见,总是让我这个粗枝大叶的人感到深深的感激,以及陈贞全大哥,真的非常感谢您对我与这本书全力的支持,真的非常谢谢。

其他的前辈亲人好友们,在此对你们一鞠躬,深切感谢你们对我的生活与创作上的包容与支持,让我永远可以充满力量地面对我的饥饿感,谢谢你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