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册 第十八章 以手抚膺坐长叹

天才一秒记住本网址,www.remenxiaoshuo.org,为防止/百/度/转/码/无法阅读,请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网址访问本站,记住了吗?

天下的笑有许多种,有微笑,有媚笑,有甜笑,有假笑,有冷笑,有晏笑,有开怀大笑,有掩嘴轻笑,有沧海一声笑,有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,可没有一种笑能够概括彼得和尚此时的笑容。那是一种混杂了佛性安然和知识分子睿智的笑容,自信而内敛,然而细细品味这笑容,却让人感觉如芒在背,油然生出一种被对方完全掌握了的无力感。

所以当彼得和尚冲他一笑的时候,罗中夏顿时大骇,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。彼得和尚纹丝不动,原地宣了一声佛号,问道:“阿弥陀佛,这位先生,请问高姓大名?”

罗中夏刚才见识过他那一踏,非同小可,所以不敢掉以轻心,一边琢磨着如何使出青莲遗笔,一边敷衍答道:“姓罗,罗中夏。”

“哦,罗先生,幸会。我想我们之间,或许有些福缘,不妨借步聊聊如何?”

彼得和尚这番话罗中夏压根没听进去,他一看这两个人都不是良善之辈,心想只有先发制人一条路了。他经过数次剧斗,对于青莲遗笔的秉性也有了些了解,平添了几分自信,不似在长椿旧货店那时懵懂无知。

他嘴唇嚅动了几下,彼得和尚稍微往前凑了凑,道:“罗先生声音太小,可否再说一遍?”

“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”

罗中夏又重复了一次,彼得和尚一听,悚然惊觉,已经晚了。只见长风如瀑,平地而起,化作一条风龙席卷而去——虽无相如凌云笔的霸气,却也声势惊人。

彼得和尚就手一合,想故技重演,画起一道圆盾。没想到这股风暴吹得如此强劲,他的力量防得住麟角锁,却扛不住青莲笔的风暴,身子一晃,不由得往后足足退了三步。

不料罗中夏不记得下面的句子,情急之下随手乱抓了一句: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

风暴陡止,全场气氛开始凝重低沉。彼得和尚得了喘息的机会,这才停住身形。他不怒反笑,朗声赞道:“不愧是青莲笔,果然是大将之风。”

罗中夏看到敌人还有余力称赞,有些暗暗起急。这些诗句都是他那天晚上捧着《李太白全集》浑浑噩噩记下来的,只记得一鳞半爪,而且诗句之间意境相悖,全无连贯,他本身理解又肤浅,难以构成强大的威力。

看来旧不如新,还是用自己背熟的几首诗比较好。于是很自然地,他开始施展出《望庐山瀑布》来。这首诗气魄宏大,比喻精奇,容易被青莲遗笔具象化成战力。它挫败过秦宜,实战经验应该信得过。

罗中夏一边将前两句慢慢吟出来,一边警惕地望着彼得和尚,脚下画圆。这首诗前两句平平而去,只是铺垫,无甚能为,实际上却是为第三、四两句的突然爆发张目,诗法上叫作“平地波澜”。罗中夏自然不晓得这些技巧,不过他凭借自己武侠小说里学来的一点常识,知道一套掌法从头到尾连环施展出来,威力比起单独几招强了数倍。所以他从头到尾,把整首诗逐句念出,也暗合了诗家心法。

只见得吟声到处,紫烟在四周袅袅升腾,水声依稀响起,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。彼得和尚不知虚实,不敢上前进逼。罗中夏见状大喜,开口要吟出第三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。

此句一出,就算彼得和尚有通天之能,恐怕也抵挡不住。

岂料“直”字还没出口,彼得和尚突然开口,大喊了一声:“行!”这声音不大,却中气十足,脆亮清楚,宛如铜豆坠在地上,铿然作响。若是有京剧行家在场,定会击节叫好。

这一声呼啸恰好打在诗的“七寸”之上。

诗分平仄,“飞流”为平,“直下”为仄。他这一个“行”字乃是个脑后摘音,炸在平仄分野之间,韵律立断,罗中夏登时就念不下去。

罗中夏定了定心神,心想这也许只是巧合,哪里有话说不出来的道理。他瞥了一眼和尚,决心说快一点,看他又能如何。

可任凭他说得再快,和尚总能炸得恰到妙处,刚好截断诗韵的关窍。他吟不成句子,更不要说发挥什么威力了。罗中夏反复几次吟到一半,都被彼得和尚的炸音腰斩,时间长了他渐觉呼吸不畅,有窒息之感。对方的啸音却越发高亢清越。

这种感觉最难受不过,罗中夏满腹情绪无从发泄,胸闷难忍,不由得仰起脖子大叫一声。这一声不要紧,青莲遗笔辛苦营造的紫烟水声具象被破坏无遗,涣然消散,再无半点威势。

彼得和尚见机不可失,连忙使了个眼色。一旁的二柱子犹豫了一下,终于冲上前去,一记干净利落的手刀落在罗中夏脖颈。

这个不幸的家伙“哎呀”一声,“扑通”栽倒在地,一夜之内二度昏迷不醒。

四周归于平静,夜色依然。彼得和尚指了指秦宜扔下的那辆帕萨特:“既然有人不告而别,留下这辆车,我们就不必客气了。”

二柱子歉然看了一眼罗中夏,俯身把他扛在肩上,如同扛着一袋粮食般轻松。彼得和尚手法熟练地拽开两截电线打着火,汽车突突开始震动,慢慢驶出树林。

不知时日多久,罗中夏悠悠醒来,发现自己斜靠着一块石碑,四肢没被捆缚,额头上还盖着一条浸湿了的蓝格大手帕。

他拿开手帕,试图搞清楚周围环境。此时仍旧是夜色沉沉,四周黑影幢幢都是古旧建筑,檐角低掠,显得很压抑。只有一豆烛光幽幽亮在石碑顶上,烛火随风摆曳,不时暗送来几缕丁香花的清香。

罗中夏朝身后一摸,这石碑比他本人个头还高,依稀刻着些字迹,不过岁月磨蚀,如今只有个轮廓了。石碑下的通路是凹凸不平的条石铺就,间隙全被细腻的黄土填满,间或有星点绿草,渗着苍凉古旧之感。

这时,黑暗中传来“嚓”的一声。

罗中夏一个激灵,看到彼得和尚从黑暗中缓缓而出,全身如竖起毛的猫一样戒备起来。

“罗先生,别害怕。”彼得和尚伸出手来,试图安抚他,“我们并没有恶意。”

“没有恶意?”罗中夏摸了摸自己的后颈,讽刺地说。

“那是不得已而行之。刚才的情况之下,罗先生你恐怕根本不会听我们说话。”

“难道现在我就会听你们说了?”

彼得和尚扶了扶眼镜,不紧不慢地说:“至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,不是吗?”

罗中夏鼻子里哼了一声,不置可否。他已经被韦势然和秦宜骗怕了,再缺心眼儿的人也会长点记性。彼得和尚笑道:“为了表示诚意,我们已经除掉了你身上的绳索。”罗中夏伸开双手,暗地里一运气,青莲立刻鼓荡响应。

还好,笔灵还在,只是有些沉滞,不似以往那么轻灵。

他几小时前还迫不及待地要把笔灵退出来,现在居然庆幸它仍旧跟随自己。这种反差连罗中夏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,可在现实面前又有什么办法呢?

“介绍一下,贫僧法号‘彼得’,佛家有云,能舍彼念,即无所得,是所云也。”彼得和尚虔诚地合上手掌宣声佛号,然后挥袖指了指另外一个人,“这一位叫韦裁庸,不过我们都叫他二柱子。”

二柱子大大咧咧一抱拳:“抱歉刚才打晕你了。你要是觉得亏,可以打俺一下,俺绝不还手。”彼得斜眼瞪了二柱子一眼,二柱子赶紧闭上嘴,挠着头嘿嘿傻笑。

“我这位贤侄憨厚了点,不过人是好人。”

罗中夏警惕心也大起,他们这一伙人果然是韦家的,不知跟韦势然有什么干系。

“我们介绍完了,不知罗先生你是否方便说说自己的情况?”

彼得和尚用字遣词都很讲究,好似是在跟罗中夏商量着来,而不是审问。

“罗中夏,华夏大学大二学生。”他干巴巴地回答。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,彼得和尚开门见山道:

“罗先生,你知道你体内是青莲遗笔吗?”

罗中夏撇撇嘴,不屑道:“那又如何?”他这种弃之如敝屣的态度让彼得和尚一愣。彼得和尚奇道:“看起来,你并不知道身上这管青莲遗笔的意义有多重大。”

“我是不知道,也没兴趣知道,你们若能收得走,尽管来拿就是。”他有恃无恐。

彼得和尚摇了摇头,叹道:“人笔相融,取出笔来,就等于抽走了魂魄。难道让我们杀了你吗?”

罗中夏心想狐狸尾巴总算露出来了,冷笑道:“杀了我是容易,只怕到时候青莲遗笔逍遥而去,大家人财两空。”

彼得和尚怜悯地看了他一眼,轻声道:“罗先生,你可知这是哪里?”

“你们带我来的,我怎么知道?”

“不是我们要带你来,而是Miss秦要带你来。我们只是顺藤摸瓜找到此处而已。”彼得和尚笑了笑,“这里是法源寺。”

“法源寺?”

罗中夏再次环顾四周,这里确实有几分古刹的感觉。只是他记得这庙如今已经改成了佛教图书馆,不知道他们把自己擒来这里,有什么特别用意。

“你就不怕旁人知道吗?这里可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。”

彼得和尚淡淡摇了摇头:“我自有办法让他们觉察不到,何况此地是碑石之地,大半夜的谁也不会来的。”他伸出食指,以指画圈,把方圆十几米内都笼罩在一层淡薄的气息之中,然后说道:

“法源寺本叫悯忠寺,本是唐太宗为战死在高丽的唐军将士所设,取怜悯忠良之意。之后历代风云轮转,宋时的宋钦宗、谢枋得,元时的张翥,明时的袁崇焕,都曾与此寺有过牵连,民国时甚至一度是停灵之所,无数孤魂怨灵都经此地而堕轮回,无不怀着嗟叹怨愤之情。千年积淀下来,就让这寺中天然带着悲怆阴郁的气息。”

他一拍石碑,烛光自行大炽,罗中夏看到碑上的文字清晰了几分,那是一首律诗:

百级危梯溯碧空,凭栏浩浩纳长风。

金银宫阙诸天上,锦绣山川一气中。

事往前朝人自老,魂来沧海鬼为雄。

只怜春色城南苑,寂寞余花落旧红。

诗意苍凉,语气愁郁。落款是蜕庵先生。

“你想表达什么?这种话你该对文物局的去说。”罗中夏不知蜕庵先生就是张翥,冷淡地反问。

“钦宗、谢枋得怀亡国之痛,张翥感时局之殇,袁崇焕更有沉冤啖肉之怨。就算是整个华夏历史上,这几个人的哀伤怨痛都是至情至深。是以整个京城,要数此地沉怨最甚。”彼得和尚说到这里,镜片后的目光一凛,“笔灵是灵性之物,对于情绪最为敏感。太白之笔性情飘逸,到了此地必为忧愤的重灵所羁绊,不能一意任行——就好像是蚊虫落入松脂一样。”

“难道说……”

“不错,Miss秦显然是打算把你带来这里杀掉,然后借忧愤之气粘住脱离了宿主的太白遗笔,然后从容收之。”

罗中夏听了以后,面色一变。难怪自己一来到这里,就觉得胸中憋闷,原来是另有原因。如果他们所言属实,那现在自己就处于绝大的危险中。只消他们动手杀掉罗中夏,青莲遗笔唾手可得。

彼得和尚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,不由得呵呵笑道:“罗先生你过虑了,我们韦家不是那等下作之人,否则我们早就动手了,何苦跟你在这里白费唇舌?”

“那……你们究竟是什么人,跟秦宜到底是什么关系?”

彼得和尚道:“如果我们告诉罗先生韦家与秦宜之事,你是否愿意也把青莲遗笔的来历告诉我们?”

“好吧,不过得你先讲。”罗中夏勉强同意了这个提议。他怕万一再推三阻四惹恼了这伙人,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。

“在我讲之前,可否让我感受一下那支青莲遗笔?”彼得和尚道。罗中夏把手伸了过去。和尚的双手微微发颤,他小心地握着罗中夏的手,仿佛虔诚的天主教徒亲吻教皇的手背。罗中夏微一运笔力,青莲轻轻绽放,一股奇异的温软感觉顺着罗中夏的手传到彼得身上。和尚如被雷击,僵在原地,五官沉醉。过了半晌,他才重新睁开眼睛,双眸放光。

“是了,是了,这就是太白遗风啊!”

罗中夏把手缩了回去,彼得点点头,右手习惯性地敲了一下并不存在的木鱼,娓娓道来:

“韦氏的来历,我想罗先生你也是知道的,乃是笔冢流传的两大家族之一。其实我们韦氏传到今日,开枝散叶,宗族也颇为繁盛,但真正握有笔灵之秘的,却只有正房这一系。人心难测,万一哪个不肖子孙拿着笔灵出去招摇,早晚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。所以韦家除了正房和诸房房长以外的绝大多数族人,都不知道韦家和笔冢之间的渊源。正房一直秉承韬光养晦之策,尽量低调,与世无争。”

彼得这时声音略有些抬高:“如今韦家的族长叫作韦定邦。二十多年前,他的长子韦情刚外出游历时,在安徽当涂一个叫龙山桥的镇子,认识了一个姓秦的上海姑娘,两个人情投意合,谈了朋友。时代已经不同,韦家对‘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’也不那么重视,不过韦家身负笔冢之秘,大少爷又是正房长孙,择偶不得不慎。因此韦氏特意派了一位长老前往当凃,去暗中考察一下。”

“这故事听起来真像《故事会》。”罗中夏暗自嘟囔。

彼得继续讲道:“韦势然到了当涂龙山桥镇以后……”

“等一等!你说谁?”罗中夏猛然间听到这个名字,仿佛神经被抽了一鞭子。

“韦势然。”彼得迷惑不解地反问,“你认识他?”

“岂止认识……”罗中夏苦笑道,指了指自己胸口,“我这支青莲笔,就是拜他所赐啊。”

他再一看,彼得和尚的脸色已经变得如蒙死灰,难看至极。